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和愿望,但由于种种原因不一定都会实现。基于此,一些人的选择是将这个梦想“世袭”给他们的下一代,由他们的孩子“继承”并完成他们的梦想。
“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这是写在《无声告白》封面上的一句话。同样,也是作者伍绮诗想表达给读者的话,也是我读完这本书获得的感悟。

《无声告白》是由美籍华裔作家伍绮诗创作的一部长篇小说。该小说以“莉迪亚死了”开头,讲述了莉迪亚在父母的期待,过度关注下,一步步走向死亡的故事。
莉迪亚是玛丽林和亚裔詹姆斯的二女儿,在充斥着歧视的美国社会,由于莉迪亚继承了母亲的蓝眼睛,使其更加成为父母的宠儿,得到了比哥哥和妹妹更多的关注与期待。因为詹姆斯作为亚裔,有时会受到一些歧视,导致了自卑的性格。所以,他将莉迪亚,这个拥有蓝眼睛的女孩当做自己的骄傲,他期待着莉迪亚可以多参加社交活动,交到更多的朋友,消除与这个社会的隔阂。而他不知道的是,每次他询问莉迪亚“朋友”的状况时,莉迪亚都是满嘴谎言,因为莉迪亚不喜欢这些活动,她根本就没有交朋友!
而母亲玛丽琳作为一个曾经拥有医学梦想的独立女性,更是将自己的梦想强加到莉迪亚身上,期待她可以替代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医学者,就像玛丽琳的母亲期待玛丽琳可以成为像她一样优秀的家庭主妇一样。
但莉迪亚和母亲不同的是,因为她害怕失去父母,所以她没有像玛丽琳反抗她的母亲那样反抗玛丽琳。她只是在一眛地忍受,承担起父母的期待,直至有一天他扛不住了,身上的期待,关注压的她喘不上气来,她走向了湖水,在湖水里他感受到了无比的放松。
在书里,杰克曾对莉迪亚说过一句话:“至少我不用别人来告诉我,我想要什么”莉迪亚想要什么一直都是由她父母决定的。当然,也有一些人他们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父母对其另有期待,而被迫放弃,承担父母期待的。
在系列剧《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的《茉莉的最后一天》中,茉莉的母亲在茉莉小时候问她:“你长大后想要做什么?”小茉莉也明确表示:“我想当收银员。”而茉莉母亲对此的反应却是:“你怎么能当收银员呢!当收银员没有出息的!你要当会计员,懂吗?”

在电影《死亡诗社》中,尼尔的父亲将自己想要成为一名医生的期待强加给尼尔。但是,尼尔却发现演戏才是自己真正热爱的梦想。对此,父亲并不理解并且仍将尼尔放在医学院学了十年医。最终,看不到梦想的尼尔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

《无声告白》中有这样一句话:继承父母的梦想是多么艰难,如此被爱是多么令人窒息。父母对自己的孩子有所期待,是人之常情,毕竟没有父母希望孩子一生碌碌无为或者经历苦难。但作为孩子,我们要学会分辨这些期待对自己是好是坏,我们想不想成为父母期待的那种人,要能坚持自己真正热爱的东西。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在哈佛大学读书时,曾向其父母说明自己想要退学并且从事计算机事业。作为律师和教师的父母对比尔盖茨的想法极力反对,甚至请了受人尊敬、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斯托姆对其进行劝说。但这些都没有阻止比尔盖茨追逐自己计算机梦想的脚步。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看到今天的微软。
在中国社会,我们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这样的现象并不陌生,我们也常常听到“爸妈都是为你好”这样的话语。而这些话语大多都是父母对我们期待的一种外在表现。他们一些人打着“爱”的名义将一些孩子们并不喜欢的东西强加给他们,而这样做的结果往往是将孩子变成父母最熟悉的陌生人,一步步将孩子们推远甚至推向深渊。请记住: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对于孩子,我想说:如果他人的期待对你来说是一种负担,那就勇敢地抛弃吧!寻找自己热爱的东西,有一件自己真正热爱的事是最值得开心幸福的!你的人生由你自己做主,你不需要满足任何人的期待。
转载请注明转自:http://moyubao.net/reader/9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