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局外人》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加缪的荒诞小说,作者以第一人称视角为我们讲述了一个麻木的小职员墨尔索自母亲去世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读完只觉得震撼,原来主人公的人生可以如此真实,真实到可以漠视一切,守住一切单纯去抵抗外界无数纷扰。
一、冷漠的局外人
“今天,妈妈死了。也许是在昨天,我搞不清”。这个引人入胜的开头使我不得不用“冷漠”这个贬义词去形容我们的主人公。往下看去,墨尔索由于母亲的离世不得不请假从八十公里外的阿尔及尔前往母亲所在的养老院所在地马郎戈,但听闻噩耗的他并没有表现出丝毫悲痛而是因为要去借丧事上要用的黑色领带和丧事臂袖而厌烦。令我们不禁反思用毫不掩饰,毫不在意的态度面对骨肉至亲的离世,那人世间还有什么值得真正在意的?
到达养老院墨尔索不愿见母亲最后一面的遗容;想抽烟却又觉得不妥,仔细想想却又觉得无伤大雅还是在灵堂点了烟;守灵时昏昏欲睡,送葬时只泪未流表现的甚至不如母亲养老院的朋友贝雷兹先生悲伤。他此刻一定没有预料到他的种种行为可能会成为未来指责他犯罪的呈堂佐证。墨尔索的冷漠与小说的题目映衬,此刻他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局外人,冷眼看和母亲永远的诀别。
二、“爱情”与“友谊”
处理完母亲的葬礼,墨尔索回家休息,下午去游泳遇见了从前爱慕的同事玛丽,他和玛丽在泳池调情,然后一起看电影,固执的为自己辩白:“反正,人总得有点什么错”。
很快墨尔索和同楼层的仓库管理员雷蒙成为了朋友。雷蒙像他讲述他打架的“辉煌”经历,对他倾诉背女人背叛的痛苦,并决心报复的计划请求墨尔索帮他作证。
面对爱情和友谊,墨尔索一如既往的冷漠。当玛丽问他爱不爱她,墨尔索说:“这种话毫无意义”;玛丽问他是否愿意和她结婚,墨尔索说:“都行,只要你愿意就可以~”如此直男的操作,令人发笑。雷蒙问他愿不愿意和他做朋友,墨尔索无动于衷地回答“都行”。
爱情和友谊是除亲情外永恒的话题,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能独立存在人间不与人打交道。而主人公像极了一座孤岛,你可以靠近缺无法走入孤岛中心。他深谙“自然”这一生活哲学,一切自然发展,水到渠成,瓜熟蒂落。我们的孤独是不是正因为我们期待太多了呢?
三、“正义”的审判
“ 局外人”的平静的生活终被打破。墨尔索、玛丽和雷蒙去郊外过周末,遇见了雷蒙朋友马松及其妻子。午饭后大家去海边散步,遇见和俩个和雷蒙有仇的阿拉伯人,出乎意料的墨尔索并没有怕麻烦的逃跑而是留下来和马松一起帮助雷蒙。雷蒙被刺伤包扎后内心忿忿不平,跑出去准备开枪报复,墨尔索害怕他冲动开枪惹祸便忽悠雷蒙把枪给了自己,结果由于刺眼的阳光恍惚之下开枪行凶了,杀人之后还连开四枪被逮捕入狱。
入狱后律师和预审法官轮番找墨尔索询问案情想为他减轻罪行,但是墨尔索保持一个局外人的姿态:“因为我从来没什么值得一说的,于是我就不说”。他厌烦他们询问与开枪杀人无关的种种,包括母亲的离世他的心情…
审判时,法官找来养老院的院长、门房、母亲的老朋友贝雷兹、饭馆老板赛莱斯特、玛丽、马松、雷蒙,最终因为“没有在母亲的葬礼上流一滴眼泪”被宣判死刑。
任何人都不能否定墨尔索杀人的事实,可笑的是所有人都不对案情分辨而在纠结墨尔索是否在母亲的葬礼上表达了哀戚,然后以此为他定罪。
四、局外人最后的怒吼
墨尔索宣判死刑后放弃了上诉,神甫企图劝说他信仰上帝以图来救赎他的灵魂。墨尔索发出怒吼:“大家都是幸运者,世界上只有幸运者。有朝一日,所有的其他人无一例外,都会被判死刑,他自己也会被判死刑,幸免不了。这么说来,被指控杀了人,只因在母亲的葬礼上没有哭而被处决,这又有什么重要呢?”
神甫走后面对充满星光和暗示的夜墨尔索第一次对这个世界敞开心扉感受到了曾经的幸福,觉得自己的处决是善始善终,功德圆满。
读完这本小说我感叹于墨尔索的冷漠,却更敬佩他的真实。世俗的指指点点,流言蜚语的重压没有成为墨尔索假装的借口,他强大的内心看淡这一切。“人生在世,永远也不该演戏作假”,毫无疑问就是墨尔索的人生信条。现代社会,无数人为着利益在假装着。为着利益,爱豆隐瞒已恋已婚甚至生子的事实,吃着未婚的红利;为着利益,昔日的恋人分道扬镳,准备和不爱的人共度余生;为着利益,不少贪官伪装着清廉,实则是社会的蛀虫……想到这些墨尔索的真实更难能可贵起来。
我虽不能认同墨尔索的冷漠麻木,但我能理解墨尔索活在自己世界里的真实。作为平凡世界的我们不免被社会同化,成为他人眼中的局内人,但我们要明白做自己是一生的修行,勇往直前,温暖纯良,奔赴自己的爱与自由。
转载请注明转自:http://moyubao.net/reader/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