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很短暂,因为周五周六团建,仿佛少上一天班。我对北京旅游的印象还停留在小时候,那时候什么也不懂,只会走马观花,也欣赏不来名胜古迹,就记得当时很热了。
虽然研究生阶段常来北京出差,也仅限于西二旗附近和西直门的凯德mall,提前进入三点一线。
工作了半个多月,其实基本上适应了,要说跟学生时代有什么区别吧,只是每天少说了很多话,平常在宿舍和实验室叽叽喳喳还是很好玩的。
这次去团建,也算是出去玩,放松心情,认识认识同事。这篇文章与人无关,与事无关,只谈景和心境,我也尝试一下张爱玲的风格。今晚打磨好这篇文章才睡觉。
北京市区内一马平川,几乎没有斜坡,也没什么山,没想到在北京东北部的密云区还能看到群山连绵的风景。打开地图看看,古北水镇离承德已经很近了。
乘坐大巴车前往古北水镇的路上,导游说她的邻居在长城边上买了套房,回家还需要买票进景区才进的了家门,也是有趣。
从游客的角度来看,游的是个新鲜和陌生,向往的是和自己日常生活形成反差的环境,因此虽然类似古镇的旅游景区遍布全国,作为游览者依然会觉得,“奥,这还蛮复古的,若是能生活在这里就好了”,不过倘若愿望实现了,或许又会怀念繁华的都市和触手可及的便利。
从出生到现在的二十多年里,我游玩的地方既不算多,也没有少得可怜,算得上普通家庭的水平吧。小时候对出去旅游很向往,因为我喜欢小贩卖的纪念品,长大了虽然也知道这些所谓的纪念品在很多不同的景区都贩售,但是看到了,拿在手里把玩,就有带回家的冲动,最后加入了蒙尘的摆件队列,作为旅行的一个证明。
有点跑题了。
古北水镇,顾名思义,这是一个在北京的古镇,里面有水,或者可以把北理解成北部,打住,百度百科写的是因位于古北口附近又有江南水乡乌镇风格而得名,它坐落于密云区-古北口镇司马台村。对不起,我没文化了。
如果是古时候遗留下来的建筑,总会看起来比较暗淡,也许还会比较残破。而依托于司马台长城,在这样一个有山有水的地理位置,建立一个新的古镇景区,很是有眼光和远见。

整个水镇占地面积并不大,它是一个稍显狭长的形状。在这里随便走着,我发现景点之间相距很近,密集的景点让人难以从北京市区的拥挤中缓过神来。
不过人造景区的一点好处就是,线路比较适合观光,从南至北两条线路,中间有桥梁交错,无论怎么走,转一圈几乎能逛遍所有的景点。连景区都在内卷,从设施到线路友好,从价格到服务,在各大旅游app上为了瓜分游客的钱包而努力着。
晚上的无人机表演是游客们心之所向,就是当你知道有这么一个可以观赏的表演之后,不情愿错过它,但是又不明白为什么不能错过。也许可以与迪士尼的灯光秀作个类比,为什么大家愿意等到那么晚,坐在地上,目光齐聚城堡。
既然想学张爱玲风格,必然不能写到这里就戛然而止。
不知道从何时起,灯光秀、无人机表演成为了热门节目,定是因为技术成熟了,一次性买断的设备要比舞台剧之类现场演出更具有可控性,还有高科技的味道。形式上的创新确实会让人眼前一亮,硬要跟这个古镇联系到一起就有些困难,好在无人机目前也只是把夜空作为屏幕,无人机作为LED,以像素风和简笔画为主。
8点40分,无人机从戏台前的空地上起飞,每一架无人机下面都绑定着一个圆柱形的灯笼,在晴朗的夜空中,缓慢盘旋着上升,按照既定的路线,带着这些橙黄色的闪烁灯光,离我们越来越远。如果让我给此景起个名字,那就叫做“人造孔明灯”吧。
终于,最后一点橙色也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
正当人群意犹未尽之时,星星点点的蓝色灯光闯入了夜空,成为了游客们的焦点。这些蓝色并不一直是蓝色,它们虽可以发出任意颜色的光,但很可惜它们并没有选择的权利。它们日复一日的重复着相同的表演,与星空作伴,却无法和繁星成为朋友,只因为繁星嫉妒它们的耀眼和万众瞩目。令星星们感到安慰的是,这些蓝色并不持久,它们跳了几场舞就离开了。
任何表演都需要一个吸引观众的关键点。无人机表演的关键点就在于它们可以摆出不一样的阵法,展示出各式各样的文字或是轮廓,在队形变换之时,观众们可以猜测下一个轮廓会是什么。那些猜对了的人自然会心中窃喜,并焦急地与同行的人分享,猜错了也没有关系,绚丽的表演依然会继续进行,只是满足感略微低了一些。
看完表演,身上大汗淋漓,实在是热的受不了了,就回了酒店。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到,若是跟娜姐和之母一块玩,或许会像在西安时一样逛到深夜吧。
在酒店看到群里有人发的照片,在教堂俯瞰的夜景,十分漂亮。图片比较大,传的是原图。

转载请注明转自:http://moyubao.net/cat-words/3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