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熄灯时,已经过了凌晨两点。我们约定设早上九点半的闹钟起床,去回民街吃个饭,再开始正式游玩西安。
今早9:45,我被小伙伴叫醒了,闹钟嘛,自然是不经意间给关掉了。
三个人洗漱收拾完,已经十点五十多了。不过由于昨天晚上吃的又晚又撑,倒也不饿。
走在白天的回民街,景色与昨夜相去甚远。我们还有点后悔昨天选择了十字路口的右向道路。今天直行走的这条街两侧的推车摊位大多是卖馍,卖肉干的,有些队伍还排了好长。
我们走着走着也想不到吃什么,就打开手机地图看看,我发现前方不远处有一家定家小酥肉,而且印象中在西安的美食攻略里看到过推荐。于是三人就有目标地继续前行。
进了店里,我们点了一份牛肉小酥肉,两碗米饭,两瓶冰峰。我拿着号牌在座位上等着,她们两个出去买了些别的小吃回来。饭菜都上来了,她们也带着甑糕、凉皮、冰粉回来了。
没想到这两碗米饭太多了,米粒被压的实实的,虽然是平碗口,却不比冒尖的满满一碗要少。
小酥肉是牛肉裹着面包糠泡在汤里,棕黄色的不规则肉块漂浮或堆叠在汤汁中,看着色相不是很好,但是量还蛮大的。味道嘛,其实一般般,有一点胡椒味,除此之外就是淡淡的。
凉皮很好吃,家里路边摊卖的陕西凉皮一点都不正宗。
甑糕这个名字倒是响亮,小伙伴表示味道就如同没有粽子皮的红枣粽子,口感也十分相似。
吃完饭也就十一点半,本来计划着直接坐地铁去青龙寺的,然而路上总是会有吸引注意的东西。就比如说回民街尽头的“陕拾叁”,“茶话弄”,我们都品尝了一番才心满意足地上路了。

离我们最近的地铁站是钟楼站,实在是藏的太深了。它的入口在商场的B2层,然而全程无任何指示牌,全靠一路打听方向和位置。
在B2层,我们途径一家名创优品。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之前特意说要在这买的是什么东西。我和一个小伙伴各买了一顶帽子,我的是蓝色的,她的是米色的。
乘坐地铁还转了一次线才到达青龙寺站。从地铁口坐电梯上来,这感觉就像是从灰暗的尘世通往了光明神殿一样。
日头正烈,太阳光是散射着的,并不刺眼。空气中弥漫着干燥的热气,由地表散发,钻进了人们的毛孔中。
周围很是空旷,路上几乎看不到行人。远处立着一片片高楼,大多还在建造中,忙碌的吊车在移动着吊杆。
我们沿着缓坡直行走向青龙寺。
到了入口处,给工作人员看了一下美团预约的二维码,她没有拿任何工具扫一扫确认,就放我们进去了。
寺门是红色的,上面均匀分布着黄疙瘩,我们走进开了右扇的寺门,整个青龙寺景区很冷清,可能是因为天气过于炎热的原因吧。沿着景区的道路走着,两旁是茂密的树木,路上偶尔看到打扫的人,还有零星的老人在石凳上坐着聊天。

我们拍下了景区的地图,逛了古原楼的展览,里面都是各种与唐代佛寺相关的展品,以空海和尚为主。我们似懂非懂地参观着空海的这一生,他把大唐的佛学带回日本,他的贡献很大,我却无法感同身受。

又转到了寺庙,寺内面积很大,寺院墙壁下,满满地排列着各种盆栽,它们是受人精心呵护着的。寺院里的树木倒了霉,每一棵树上都挂满了红色丝带,寄托着无数人的美好愿望和牵挂。
找了好一阵子,才到了空海纪念碑和一个唐式庭院,院里有很多长椅,绿树成荫。我们在两个相对的长椅上拍了好多照片,还发现了三只同胞小奶猫,然后看了看纪念碑就离开了青龙寺。

迎着烈日,我们来到了西安城墙的南门—永宁门。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长歌行》里的永宁郡主。我们没有买5点钟开始的大唐迎宾表演的票,被拦在了南门广场外。
过了5:15表演结束,人群如泄闸的洪水一般涌入永宁门下方。望着高大的城墙,一股历史的沧桑感扑面而来,这一圈守护长安的壁垒纵然是没有生命的,却也见证了千年来的物是人非。

我们穿过永宁门,随着人群登上高墙,在城墙上漫步。踏着凹凸不平的石板,顶着阳光的暴晒,我们三人止不住地抱怨太热太晒。
走了不足二十分钟,我们看到一个自行车服务处,正是攻略里提到的自行车租赁服务,可以租车在城墙上骑行。
我们去租车时被要求先试去车子,因为三个人都穿了裙子。车子座位很高,应该是山地自行车,便于在城墙上这种不平坦的地面上骑行。
我们把裙子整理了一下,也都勉强可以骑,只是一条黑色纱裙的主人不太方便,要在前面把裙摆搂起来,再系成扣,以防被绞进去。既然没问题,每个人就花了45块钱租车,再加上一百块的押金。
于是噩梦开始了。
一开始我们是从永宁门向东骑行,刚好背对太阳,我戴着小蓝帽子,虽然热度不减,但总归不晒脸,骑起来还有阵阵风。

城墙的石砖不太平滑,大多都缺角或者残破了,在这种道路下骑行注定不会很舒服。手腕和屁股自然首当其冲。我的手表在手腕上高速抖动,屁股随着车子不断颠簸。
在我的右手边是城墙外,这一侧的城墙更高,每隔一米就有一个大概是放箭或者放哨的空隙,每隔一段有一个马面,我猜是一个类似指挥台的地方,像一个小舞台。我的左手边是城墙内,从城墙上看,给我一种错觉,下面是空无一人的。
第一次经过角楼时,傻傻的我们还没有意识到城墙是一个圈。我们只知道这个角楼把我们从背对太阳变成了被太阳晒半边脸。
还车时间要求是在晚上八点前,还车处倒是有好几个。我们想着既然钱都花了,不如就骑个全程。
经过第二个角楼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城墙是一个四四方方的圈,后来又路过了安远门,应该是北门。
骑到安远门的时候,我们已经很累了,出了好多汗,水也告罄了。阳光渐渐成了斜阳,不那么火辣辣的了,我们压低身子贴着城墙根骑行,试图让城墙替我们挡住斜阳。
我们数着马面的编号,看着它逐渐减小,但凡远远看到角楼就感觉希望又近了一分。每当停下来时,我的双手就不自觉的颤抖,手腕特别酸痛,大腿也变得沉重。
终于,还差两分钟到八点的时候,我们穿过人群回到了起点。还了车之后,才静下来欣赏夜晚的城墙景色。

由于我们太渴太饿了,过了一会就下了城墙,直奔计划好的西安特色饭馆“三根电杆”。

这家餐馆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氛围,放着我觉得有一点点耳熟的老歌,墙壁上贴着那个年代特有的笑脸的照片。
我们点了这儿的特色菜,肉夹馍,臊子面,葫芦鸡,沙拉脆皮茄子,还有一盆辣椒(其实是毛肚炒辣椒),当然还有三瓶冰峰。
肉夹馍看着还不错。

不,它只有这么小。

馍之小,三口不够吃。顺便也看得出来,臊子面也是很小一碗。
总体还是很好吃的,酒足饭饱的三人出了饭馆就开始逛。并非是闲逛消食,而是要去屈臣氏和名创优品,这次突然想起来了去名创优品到底要买什么!
自拍杆!
我们去屈臣氏买了洗面奶,导航到一家名创优品的店里,然而店里没有自拍杆,我们只得另寻他处。
这次没有带行李经过了夜晚的钟楼,拍了几张照片,看起来很是气派。

一路上问了好几个街边小店,自拍杆的价格也是相差不少。type-c接口只能用蓝牙的自拍杆,可是蓝牙的要比普通的贵,第一家直接要价60块。
后来又有38的,40的,还有说原价65的,但是都不在我们心理价范围内,这东西难道不应该30块以内嘛!
小伙伴的砍价手段也及其残忍,直接对半砍,可惜前几次没能成功。最后在回民街的一个不起眼的买手机壳之类的数码小店里,店主要价35,小伙伴成功砍到30块,心满意足地试了下自拍杆,然后付了钱。就这么几分钟的功夫,在小店的窗口面前,三人大汗淋漓,身体快要黏住衣服了。
晚上回了酒店,筋疲力尽的三人扑到床上。砍价的小伙伴惊呼道“我们居然住在城墙里啊!”我也打开手机地图看了看,还真是。我们住的地方离钟楼很近,而钟楼几乎就在城墙所围绕的中心。
原来长安城这么大。原来我们骑了这么远。
熄灯时又已经是凌晨两点了。
还有一些关于西安想说的话,就在这一趴补充点吧。
西安的古城墙保留的很完好,包括钟楼鼓楼,以及各类砖瓦顶的古老建筑。它的现代化城市的部分与古建筑相互交织,融合成了一个非常恰到好处的状态。我在《无辜之血》中摘录了一段话,就印证了这一点。
“自然需要对比,需要齐整的砖石反衬。约翰·纳西排屋的柱廊和三角墙,动物园奇特的轮廓,甚至简约庄重的邮政局大楼,都映衬了摄政公园的美,勾勒、限定了它的范围。倘若这片苍翠繁茂无穷无尽地蔓延,演变成堕落的伊甸园,恐怕也令人难以忍受。”
转载请注明转自:http://moyubao.net/anything/2528/